5月21日下午,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黄忠副教授应邀做客第144期外语论坛,在人文社科楼附楼A102会议室为新葡萄师生做了题为“跨文化语境中的中国男性气质流变”的专题讲座。该讲座也是新葡萄国别与区域暨世界农业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第4场系列学术讲座。方红副院长代表学院致欢迎辞。
讲座伊始,黄老师向大家展示了8张极具代表性的男性形象图片,并与在场听众互动,请大家选择自己心中的最佳男性气质,参与讲座的师生纷纷发表看法,一时会议室内气氛活跃,充满欢声笑语。随后,黄老师引入此次主题,介绍了与三种性别(gender)研究进路:本质主义(essentialist approach)、性别角色社会化(sex role socialization)以及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onism)。接下来,黄老师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男性气质(masculinity)研究代表性理论:R. W. Connell提出的霸权男性气质(hegemonic masculinity)与Alfred Adler提出的反叛男性气质(protest masculinity),并剖析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男性的刻板印象,体现在影视作品中主要有傅满洲、陈查理等人物形象。黄老师指出,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华裔男性不得不采取性别策略来对抗,主要有四种方式:补偿(compensation)、转移(deflection)、否认(denial)和批判(repudiation)。
接着,黄老师讲述了有关中国男性气质研究的代表性理论:文武观和阴阳观,并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探讨了“才子”和“君子”两大中国男性气质。以《亮剑》、《大宅门》、《战狼》等为例,黄老师还介绍了当代中国影视作品中的男性形象。最后,以澳大利亚著名华裔作家欧阳昱小说《东坡纪事》为例,黄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如何把男性气质理论研究应用于文学作品解读与分析,并指出小说主人公与澳大利亚的男性气质格格不入,体现出极强的反叛男性气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中国男权制、中澳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以及当时澳大利亚排斥华裔的社会氛围等等。
新葡萄李敏锐博士就此次讲座做总结发言,呼吁参与讲座的同学们向黄老师学习,重视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意识。讲座最后,黄老师就相关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互动。整场讲座既有理论研究的高度,又有具体案例剖析,深入浅出地勾勒了跨文化语境中的男性气质研究概貌,引发了大家对于当前中国社会热议的“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话题的深刻思考。讲座结束后,新葡萄国别与区域暨世界农业文化研究中心的老师们与黄老师就如何申报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中心做了进一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