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胡庚申教授应邀到新葡萄做了题为“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讨论热点”学术讲座。讲座由新葡萄8883官网AMG姚孝军院长主持,党委书记王平祥、学院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聆听了此次演讲。
胡庚申首先对生态翻译学给出了最新的定义:生态翻译学以新生态主义为指导,以生态翻译的喻指和实指为取向,以发掘和揭示翻译文本和翻译活动中的生态理性和生态意义为要务,旨在将生态思想和生态原则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统领和关照翻译行为和翻译研究,是一种从生态视角综观和描述翻译的研究范式。谈到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胡庚申指出,起步于21世纪初的生态翻译学,致力于翻译文本生态、翻译环境生态、“翻译群落”生态的整合性研究,提出了翻译即文本移植、翻译即生态平衡、翻译即适应/选择的核心理念;贯通了“学”(翻译体系)、“论”(翻译理论)和“文”(翻译文本)三个层次的“三位一体”研究;形成了“文”(文本)、“境”(译境)、“人”(译者/诸者)“三效合一”的翻译共同体;在新生态主义指导下,揭示和描述了翻译的“学、论、文”和“文、境、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互动机理和基本特征,构建了生态翻译学理论话语体系。对于将“新生态主义”(Neo-ecologicalism)作为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胡教授指出,新生态主义涵盖了“东方古典生态智慧”、“西方生态整体主义哲学”以及“翻译适应/选择学说”。这里的新生态主义,可以说是集“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东方生态智慧”+“整体主义、共生共存的深层生态哲学”+“译境演进、适应选择的自然选择原理”之大成。生态翻译学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与诠释,坚持以新生态主义作为其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谈到生态翻译学今后的发展,胡教授希望生态翻译研究能与生态语言、生态文学、生态批评等横向的“他者”研究密切结合与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前行。同时,生态翻译学还应当与生态文明、“绿色革命”、生态环保等人类社会所关心的问题连接和渗入,从而使生态翻译研究对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胡庚申教授曾在武汉学习工作20多年,他把武汉称之为“第二故乡”。胡教授26年前也曾来农大讲学。这次他对华中农大外语学科的发展还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希望“农大”能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多地跟踪生态翻译、生态语言、生态文化等领域的相关研究;使外语学科的发展更多地体现“农林”特色,更多地贴近“自然”和“生态”。胡庚申教授的讲座图文并茂,中英结合,深入浅出,既有生态译学理论诠释,又有生态翻译策略例示,现场师生受益匪浅。在提问环节,胡教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做了耐心的解答,听众与讲者互动热烈。